二〇二二年终总结

二〇二二年终总结

一语天然万古新,豪华落尽见真淳

2023-02-05

火树银花合,星桥铁锁开。

二〇二三年的元宵与以往有了些许不同。

因为时隔三年,我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。窗外震耳欲聋的鞭炮声、绚烂的烟花和姥爷的单田芳评书共同构成了写作的背景。

我的家乡在东北的一个县城,元宵节的夜晚,对面有数家灯火。一眼望向小楼,就像天上挂起了几盏星星。远方烟花灿烂,久别的人间烟火,有一种别样的温情。

总结

在过去的一年里,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一些奇妙的变化。

首先是换了一份工作,离开了工作四年的云厂商 UCloud,加入了基础软件公司观测云。

我非常感激并珍惜在 UCloud 的这段时光,它使我成长为一个拥有独立研究能力的开发工具从业人员,使我在未来的生涯中,能够有信心直面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任何复杂的场景;也使我结识了多位挚友与同行者,我们有着面向星空的共同理想,也愿意脚踏实地为中国 Infra 行业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在选择新工作时,主要的考虑有三个,包括需要一定的自由度来进行桌面研究、支持异地远程办公便于穿梭在各个城市、以及公司与个人在技术上的追求是否一致。在这三点上,与现在的老板一拍即合,因此决定加入了观测云团队。

过去的一年里,我在新团队依次做了开源治理、编译器前端和 OaC(可观测性即代码)方面的工作,如有同行对我的研究方向感兴趣,欢迎技术交流。

其次是开始了两本新书的写作:《开源组织的工程化指南》和《开发者内容创作指南》。在这个过程中,知识的输入输出效率成了一个极大的挑战,因此我基于「Zettelkasten」和「P.A.R.A」的方法论,重塑了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。关于这两种方法的具体介绍,这里就不展开了,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上面两个链接。后面我也会找机会专门再写一篇文章进行分享。

这件事可能是我在过去一年中,最关键的成长,为此我几乎停止了一年的输出。采用新方法后,我的输入和输出效率得到了成倍的增长,这是令我最开心的事情之一。

最后是首次突破自己的语言障碍(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下我在 2020 年的总结)。

经过一年来不断地刻意练习,我的口腔控制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增长,已经可以使我正常表达。基本没有了「成字障碍」。而「叠字」的现象,也已经基本接近了正常人紧张时的水平。

在解决语言障碍后,我在中国开源年会上作了一次关于 X as Code 的主题报告,希望能够推进 X as Code 在中国的落地和发展,并作为幕后工作者和朋友们一起组织了「中国开源年会 · 上海站」,也因此结识了很多新朋友。大会结束后,获得了开源社 2022 的开源之星的荣誉一枚,意外之喜,十分开心。

复盘

回顾二〇二二的目标,收获大于遗憾。

  • 技术成长方向:
    • 「服务治理」达成。我很感激我在 UCloud 工作时的 CTO eric,当时他建议我从事 xds 协议上下游的工作方向,从而帮助我进入了这个领域。虽然已经离开了大 U,但依然对每一位对我心怀善意的人心存感激。
    • 「软件分析」达成。在新公司帮助新语言 Platypus 实施编译器工具链,重新实践了一次编译器前、中端的软件分析技巧。
    • 「开源治理」达成。在编写《开源组织的工程化指南》一书的过程中,帮助大家建立起属于他们自己的开源工程化基础设施。
  • 阅读方向:去年主要以重塑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和撸代码为主,并未阅读大部头的纸质图书
  • 写作方向:同上
  • 表达训练:
    • 搞定「成字障碍」
    • 在「中国开源年会」上进行了一次 X as Code 主题的分享
    • 开发者访谈完成 10+
  • 生活
    • 新学菜式 10+
    • 没有学会游泳,因为疫情
    • 没有和远方的朋友们见面,因为疫情

展望

二〇二三年我对自己的期望包括:

  • 技术成长:
    • 希望在开源治理和编译器的领域达到行业先进水平
  • 阅读:
    • 坚持跟进和阅读所关注领域的论文
    • 人文社科,数量随缘
  • 写作
    • 完成两本技术图书:《开源组织的工程化指南》和《开发者内容创作指南》
    • 恢复稳定的内容输出,在 InfoQ 等媒体平台上发表 5 篇以上的深度技术文、专题或译文
    • 开通一个个人公众号,尝试将一些具有个人属性的内容输出到公众号里,数量随缘
  • 表达训练
    • 字音
    • 气息
    • 情绪化表达
  • 生活
    • 学会游泳
    • 考下驾照
    • 行万里路,去 3 个以上的城市进行实地研究

别了 2022,你好 2023!

Copyright © 2025